印刷百科
PRINTING KNOWLEDGE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 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称之为印 刷。印刷有多种形式分为:传统胶印,丝网印刷,数码印刷等
印刷百科

论产品结构设计对印制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2012-03-288  阅读:1054

  印刷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要求印刷企业在每次正式生产新产品时,都必须在报价后制作白样,在批量生产前赶制成品样供客户确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但即便如此,各种各样的产品质量问题仍不时发生,令人防不胜防。这其中,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对印制质量的影响可谓极大,而且若设计不当,事先又没有发觉,往往会对后续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质量问题,造成极大的损失。
  以下,笔者将从产品用料和产品内容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对印制质量的影响,并简要分析相关解决办法。

  产品用料
  可别小看产品用料,其前期设计对后续生产的影响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严重的生产问题。以下,笔者以两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一:展示吊牌
  图1所示是一款用于服装布料样品展示的吊牌。吊牌的悬挂部位镂空成L形,由于悬挂受力点距离纸边只有15mm,因此客户要求成品具有一定的厚度,以确保使用过程中产品不变形。设计人员的设计为:成品由两张250g/m2单面铜版卡纸黏合而成,每张单面铜版卡纸经过印刷、覆亚光膜、局部UV后再裱合,然后模切成型交货。客户使用前自行用双面胶粘贴吊牌底面边缘,对折后即可使用。

 


展开图                                                                对折图

图1 某服装吊牌展开和对折示意图
 


  初看这是一款非常简单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在正三开纸上拼3个版印刷,印后覆亚光膜、局部网印UV上光后,再裱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压实干燥后,再用双刀线模切成型。产品刚裱合后从印张表面来看结合紧密,但交货后,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折边出现爆裂情况,成品边缘离层(如图2)。虽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问题,但是客户要求全部退货。



图2   某服装吊牌对折后爆裂、离层示意图



  成品质量出现问题,于是我们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既然纸张离层,那一定是卡纸裱合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印张在裱合前,受覆膜和网印生产中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轻微变形,涂胶裱合时涂布厚度、印张湿度、压实时间等也都会影响印张之间结合的紧密度。折边出现爆裂的直接原因是模切时压痕位置压力太大,而爆裂位置的不固定性,则说明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模切机受力面的平整性、印张变形程度、印张湿度影响等。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即使严加控制,若再重新按照之前的工艺生产,产品质量也很难控制。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生产工艺。通过和客户协商,我们建议改用450乣500g/m2单面铜版卡纸,以在满足产品强度要求的同时,避免出现上述成品质量缺陷——因为不需要对两张卡纸裱合。客户在看过白样后,表示认可。
  但在印刷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500g/m2卡纸太厚,给印刷增加了较大难度,印刷时输纸不顺畅,纸张经过滚筒连接处时(如图3中箭头所示),因纸太厚导致部分图文被拖花。由于印张两端深紫色的图文区域出现蓝色拖痕,因此判断拖花出现在品红色组后的两个滚筒连接处(图中箭头所指)。机长切了一些10mm2左右的正方形不干胶软塑胶块,粘在连接滚筒对应拖花图文的部位,这样印张经过时图文被托起,拖花故障消除。印刷问题解决后,后工序覆亚光膜、局部过UV油、模切都非常顺利,由于不需要裱合,产品不会出现离层现象,产品交到客户手上,客户表示满意。


注:因幅面限制此图只标出M.Y两个色组,省略了之前的
K.C色组,实际产品为四色组

图3某胶印机结构图
 


  案例二:拼图类产品
  拼图类产品由面纸、板纸(双面灰板纸)、底纸构成。有的拼图由面纸和板纸构成,没有底纸。面纸通常为单面铜版纸或灰底白板卡,需要印刷图文;底纸通常与面纸一致,不需要印刷。大块拼图的厚度通常比小块拼图的厚,其中道理不难明白:如果用薄板纸做大块拼图,产品很容易变形,导致拼图无法拼合使用。
  曾经有客户提供的拼图设计样板要求用250g/m2灰底白板卡纸裱2张1.5mm板纸,没有底纸。如果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产品在交货一段时间后肯定会出现变形。个中原因在于纸纹是影响拼图品质的重要因素,两张板纸裱合难以保证板纸不变形,而没有底纸的牵扯会导致拼图的变形程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可将2张1.5mm板纸裱合的生产工艺改成3张1mm板纸错纹裱合,或者直接订购所需厚度的拼图类专用板纸,面纸和底纸同纹,和板纸错纹裱合(如图4a、4b),这样纸纹互相牵扯,可以将变形程度降至最低。

 

图4 某拼图类产品模切线图例
 



  但需要注意的是,面纸和底纸应尽量使用同一纸种,若面纸是单面铜版纸,涂胶面(和板纸接触的一面)是非涂布面,则底纸必须用单面铜版纸,涂胶面同样用非涂布面,否则会因上下吸水性不同而弯曲。而且,若板纸不是外购而是自裱时,自裱板纸的品牌和批次要尽量保持一致,裱纸时根据模切拼图的散块尺寸大小,还应建议客户加上底纸。
  对于小块拼图,如模切后散块小于5cm×5cm,也可以没有底纸,这时面纸和板纸要求同纹裱合(如图4c)。
  有关产品用料设计对印制质量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典型案例。如书壳为PET片的纸质记事本类产品,工艺设计者必须考虑到普通油墨的挥发性物质会令PET书壳严重变形,内文印刷时需要使用低挥发性的大豆油油墨印刷,而使用大豆油油墨印刷时,对于浅色系颜色如粉红、粉蓝色,时间一长墨色会有改变,这类问题应该在印刷前和客户沟通好,如果客户不接受变色,则须考虑使用成本较高的UV油墨印刷。
  产品内容
  按理说,产品内容是按客户要求通过印刷再现的东西,印刷厂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就行了,如果有错误,责任肯定在客户身上,其实不然,这也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而定。实际生产中,对于客户自来电子文件或设计图文,如果不经过检查就直接生产,很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而这类质量问题很难说是客户的责任了。
  1.图文位置
  有时客户作为印刷品的设计者,对印刷工序难免不够了解,会做出一些图文位置摆放不当的设计。因此,我们必须在印前认真、仔细地检查电子文件和蓝纸,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客户沟通、更改,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图5a为一本平装书的内页,从中可以看出,书头文字已经和成品线齐平了,由于在折页和毛书切成品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如果印前不对文字做改动(如缩小文字或将文字“Nice Place”下移2~3mm),以留出足够的切位(如图5b),那么势必给后工序的生产造成很大的麻烦。如在毛书切成品时有可能切到文字,导致次品的产生。

  
a                      b        

图5 某平装书内页      



  2.图文颜色
  对图文印色要求严格的客户,可以通过设置专色控制质量,也可以通过色彩管理,远程或现场在专用显示器上观看图文颜色的真实还原情况。如果不满意,可通过更换纸张、油墨、印刷机、颜色设置等,尽量达到设计初衷。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的印件,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不会全部使用色彩管理,如此一来,在一些看似简单的活件内就埋下了质量问题的隐患。
  如图6是某款平装书的封面,封四有一个大面积的实地黑,客户自来电子文件对此颜色设置为K100%,此单交货后,因客户认为黑色印得不够黑、不够厚实,而要求退货。

 



图6 平装书书壳



  这正是由于实际生产中所用的黑色油墨难免存在色偏,会使实地黑的实际印刷效果有一点点偏红和“发虚”(如图7a)。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实地下加C40%,由于有了青网的衬垫,印出来的黑色墨层厚实,颜色黑得纯正,如图7b。
  但图7中的文字均为黑底反白字,当加上C40%后,就面临一个实地黑与青网的套印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印刷难度。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将黑版拆成实地和网目调版两个版,将实地黑单独作为一个颜色印刷,在实地黑墨中勾兑一些青色油墨,达到纯黑效果,由于不需要套印,印刷更加容易。

 



图7 某平装书封四
 


  有关产品内容对印制质量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典型案例。如图书内页的页数和成品尺寸密切相关,一线管理者必须考虑产品生产数量、开纸尺寸、折页机的常规折页限制以及装订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确定最有利于生产的情况下,检查产品结构是否和生产过程存在冲突,并和客户沟通,在不影响客户要求的情况下酌情更改,以减少生产中的麻烦,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印刷产品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产品的质量就难以控制,“人”是决定胶印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培训生产管理人员,使他们熟悉印刷基本原理,熟悉纸张、油墨等原材料的性能,熟悉印刷、模切、覆膜、烫印、裱合、装订等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搜集生产中案例作为实训教材,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由此全面提升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而这些技术精英在面对客户提供的产品和要求时,就能以最专业的角度,剖析产品结构、分析产品用料和图文内容,设计最有利的印刷生产工艺,生产出最好的产品。


作品展示更多>>
我要印刷  X
在线客服
  • 印刷客服:
  • 设计客服:
  • 报价客服: